如何清理古代印章?

如何清理古代印章?

謝謝邀請。

古代印章的材質決定其是否有必要清理及清理的程度。此外,古印章的年代、官、私印屬性、印文等也是考慮因素。

早期印章從戰漢時期始,多為銅質及玉質,金銀質偶見。存至今日,均為出土物。銅製印璽多有鏽蝕,如果影響印鈕及印面印文,有必要適當清除銅銹。以不影響銅質為原則。印文可辨認即可,過度清理,造成不必要的損傷,得不償失。金銀印無銹,銅鎏金的銹淺,最好不要清理,以免傷及鎏金層。

玉印比較容易清洗,甚至可以盤玩,但原則上不要磨損印文。

自六朝至宋元,印章銅質為多,龜獸鈕為多,印文多深刻清晰,一般都不需太多清理。如遇銹層厚的,要權衡利弊,慎重考慮,如果清理影響包漿及原態,最好不要動。如下圖的套印,鎏金層薄,如果除綉,很可能傷及。因印文尚可讀,加上不是專收印章印譜的,所以選擇暫不除綉。

近代老印章如明清民國,玉質石質多見,牙角亦多,樓上兩位的回答均為經驗之談,十分有用,這裡勿需贅言。

以下幾方古印璽,材質不同,清洗程度亦不同,有的不需清理。

1. 戰漢小玉印及西漢水晶大印,2-3. 春武將軍金印,4-5. 銅鎏金陽平太守章,6-7. 銅鎏金龜鈕印一對,8-9. 銅鎏金龍頭龜套印。

這個問題對許多藏家很有普遍性。以個人經驗一枚老印章入手之後在清理中有幾個細節要注意。

1.要清楚是什麼材質,不同材質清理方法是不一樣的。

2.不管哪一種材質,入手後先要仔細揣摩材質、年代、篆刻人、使用頻率、印文是否清晰、篆刻水平、邊角處理和整體自然磨損情況。

3.因為印章屬於文房之首(從許多經驗看,印章是表明身份的最有力證據),所以其價格懸殊很大,因此一枚印章入手後判斷上述兩點意義非凡。

4.現在說說清理印章。首先印章入手後,要仔細品評,如上述所言。其次要戴上白布手套或者用乾淨白布輕輕擦拭。用其他材質擦拭恐會損傷印章。尤其注意:印文所在如果存有印泥一定不要摳掉,那是判斷印章年代的重要屬性。更不要用現代印泥去拓印!這樣在擦拭後,基本可以對印章作出基本判斷,金銀銅屬還是玉或者其他材質。輕輕擦拭之後不要再做任何清理。這樣可以保護原始狀態和包漿。

5.經過以上步驟藏家的處理就可以了,如第一項所說印章材質不同處理方法不同不適於一般玩家或者藏家。稍有不慎,印章價值會從天上掉到地下。

感謝邀請!

請問古印章的材質?銅的、玉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