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I运载飞船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主要对太空的行星和空间进行研究,日本的火箭和卫星航空技术领先世界。日本一系列的火箭主要由三菱重工业公司管理。日本还建立了实验模块,并将其添加到国际空间站。
日本的航天开发自1950年代中期由糸川英夫在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研究所的航空技术研究班中发足[2],从最初直径30厘米的小型火箭研究逐步走向大型化,并逐渐开展人造卫星发射的研究。1970年,日本发射了其第一顆人造卫星,只有9.4公斤。[3]:43在此前一段时期,日本政府设立了专门负责航天研究的机构。此后,糸川研究班发展而来的宇宙科学研究所(ISAS)同日本政府设立的宇宙開発事業団(NASDA)各自开展研发。
日本H-2B火箭是日本宇宙开发史上最大的国产火箭,由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和三菱重工联合研制,这体现了日本固体助推器水平、液氢液氧发动机水平。[3]:47在此以后日本设立了统一的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
日本H-2A火箭搭载金星探测器“拂晓”号成功发射,探测了比火星难度更大的金星。[3]:48
日本发射了世界第一支宇宙帆船“伊卡洛斯”(Ikaros),“帆”的材料是树脂性薄膜,这将奠定日本未来航天技术和星际探索技术的基础。[3]:48
2003年5月,日本发射了隼鸟号丝川行星探测器,2010年6月13日,成功返回地球,这是人类第一次有人造航天器在月球以外的星球著陸並返回地球,该探测器装有日本先进的离子推进发动机。[3]:48
2003年,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宣布,将重新审视在航天开发领域政策上的“基本构架”,尽早启动载人航天计划。[3]:45-46
2007年,日本的“月亮女神”三颗绕月探测卫星发射成功,拍摄了高分辨率的照片。[3]:48-49未来,日本将研发自动行走式月球探测器,建设不需要补给的月球无人基地,以及打算將距地球150萬公里以外的宇宙定位為“深太空港”,計劃在該處安装光学望远镜、X射线望远镜,为探测木星和土星做准备。[3]:49
2009年,日本H-2B火箭从种子岛航天发射中心升空,同时发射了日本第一架无人太空补给機空间站转运飞船(HTV),運送物资给国际空间站,该飞船上有日本“希望”号太空实验舱的平流层大气观测设备。[3]:47
2014年12月3日,从种子岛宇宙中心大型火箭发射场由H-IIA火箭发射。日本时间2015年11月26日上午12時46分,在距离地球300万千米处拍摄到地月合影,于12月3日到达地球近地点,借助引力加速前往目的地小行星162173[4]。
2019年7月11日,隼鳥2號二度成功登陸小行星「龍宮」,預計採集地表下之岩石標本,並且於2020年時,攜帶採集品返回地球[5]。
2019年11月12日,JAXA称隼鸟2号已对小行星“龙宫”进行了深入探测,将于13日开启它的回家之旅,预计2020年年底返回地球,其从“龙宫”采集的样本有望揭示有关太阳系起源的奥秘。[6]
2020年12月,日本探测器“隼鸟2号”投下的装满小行星“龙宫”沙石的密封舱将于6日凌晨2点47至57分降落在澳大利亚南部乌美拉附近的沙漠。继第一代“隼鸟”之后,这是第二次完成“取样返回”任务,即把地球以外天体的样本成功带回。此举或有助于获取宇宙中沉睡的宝贵资源,带动改变会撞击地球的陨石轨道的技术。“隼鸟2号”总飞行距离为52亿公里。根据计划,它投下密封舱后,机体留在太空,用剩余燃料飞往小行星“1998KY26”,踏上长达11年总计100亿公里的新旅程。[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