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霄法,出现于北宋末年,以徽宗时期的林灵素、王文卿为代表人物。从文献和现存仪式来看,该法承袭了早期《灵宝经》的内容,并加入“雷霆三帅”(邓、辛、张三位雷部天君)的策役作为其特色,注重外在的“曜煞推演”与内在的“真气炼化”,即强调“内修为丹、外用成雷”的理论。
http://img1.gtimg.com/rushidao/pics/hv1/64/100/2196/142820464.png
《高上神霄玉枢斩勘五雷大法》中所刊“信符”
后世留有大量神霄法不同时期和师承的著作,例如成书较早的《高上神霄紫书大法》,大致沿用《灵宝度人经》的内容与逻辑,并未明确提出令牌的运用。《高上神霄玉枢斩勘五雷大法》偏重对“欻火律令邓天君”和“五方蛮雷”的召遣,虽然该书未直接提出“斩勘令”或“欻火令”,但后世出现了以“邓天君”及“斩勘法”中符咒为蓝本的令牌。《先天雷晶隐书》则强调“天母”、“天皇”,在雷部天将中多选用“飞捷报应张使者节”(张天君,名讳张节),多见使用“天皇号令”(同时调天兵天将、雷部神仙的令牌)。
http://img1.gtimg.com/rushidao/pics/hv1/29/100/2196/142820429.png
清 木质“神霄法”系令牌之天皇号令
钦安殿有一面令牌即属天皇号令,为施行“神霄法”所使用。正面神龛内浮雕“勾陈天皇大帝”(道教“四御”尊神中的第三位神>人首蛇身像。天皇左手托日,右手仗剑,蓬头獠牙做愤怒状,双眼及舌均可活动,周围以“讳”环绕。顶部的“泓”“澄”“明”代表三清的“三天内讳”,其下的讳字为具有“西河法”风格的元阳上帝(中)、铁师上帝(右)、玄元上帝(左),再下为玉皇(中)、天皇(右)、紫微(左)讳。在天皇神龛两侧,有雨字为头、门字为框的“天皇系”讳字,中间可辨“天皇御政万神疾摄”以及“天敕天奭晶精湿赫”,天皇神龛下还有雨字为头、耳字为底的三字:熠(星主讳)、记(天父讳)、免(真王讳),周围以三十六枚雷字环绕,代表“三十六雷”(雷部三十六将)。
反面正中为阳刻“天皇号令”符字,下有“作用”一团(呈水滴状),中填斗母讳“不认识的字”字。顶部有雨字为头、口字为旁的甘、毕、利三字,分属元始、道君、老君的“三清讳”,下有炓(天罡)、晅(太阳)、肭(太阴),再下分别为星主讳(中)、斗母阳讳(云)、斗母阴讳(左),在“天皇号令”符底部排列有玉皇(中)、雷尊(右)、天父(左)讳。“天皇号令”两侧有二十字秘咒,成对联状排列,外围以二十八宿环绕。令牌顶部有“心神内讳”——“唵吽吒唎”,每字加一“敕”字组成,底座刻有五方五帝讳“合明天帝日”。两侧刻有“雷威才震霹雳摄”、“亨轰滑辣究竟摄”和“天皇伽耶霹雳摄”、“轰天霹雳敕煞摄”。此种令牌,目前在江西东北部、江南长江三角洲等近代张天师以及龙虎山上清宫法官较为活跃的区域仍有沿用。
http://s15/mw690/002KTWF9zy7kvLlMpgW2e&690
现代 西蜀抱朴斋复刻“神霄法”系令牌之天皇号令
枣木材质
本文原文摘自《紫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