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出来就不用打仗,免战牌有这么神奇?古代真有吗?

挂出来就不用打仗,免战牌有这么神奇?古代真有吗?

元帅无奈,令将“免战牌”挂出。金弹子不准免战,只是喊骂,岳爷只得连挂七道“免战牌”。

后来,岳云看到后,还觉得有人冒充父亲,丢了岳家军的脸,气得他打碎了免战牌,差点被岳飞处死。不过,岳云后来侥幸,打死了完颜金弹子。

挂出来免战牌就不用打仗了,敌人甚至不会强攻,免战牌如此神奇,古代历史上真有这玩意吗?如果有,有这种效果吗?

实际上,中国古代从来没有免战牌,这玩意不过是文人自己想象出来的东西。不过,历史上倒是有类似的事情。

比如有人说“春秋无义战”,为何?因为春秋时期那些诸侯,本质上都是一家人,或者就是有姻亲关系。既然是一个大家庭,自然他们之间的战争就不算义战了。

不过,也正因为是一家人,再加上当时礼乐还没有完全崩坏,所以他们之间的战争,就十分有趣,和后来的战争完全不一样。

后来的战争,充满各种阴谋诡计,孙子兵法中也说“兵者诡道也”,意思就是行军打仗,靠的就是诡道,不是正常的思路。

但春秋时期,大家打仗就很客气,那时候,只要一方没准备好,你就不能强行攻打。如果一方失败了,你也不能去追击。如果人家的主帅受伤了,说不定还得去救助一下,送去关怀。说白了,战争也讲究礼仪。

这一方面,就得提到宋襄公了,他在战争礼仪方面,发挥得很到位。

比如宋襄公想做霸主,让诸侯承认,就组织诸侯会盟,大臣们就建议他带着军队,防止变故出现。尤其是放着楚国,因为楚国一直和宋国有矛盾。

宋襄公不肯,认为自己代表仁义,宁死不愿意带军队。结果,楚成王还真是不客气,抓住了宋襄公,要不是鲁僖公去说情,宋襄公估计要在楚国老死或者遇害了。

这事儿之后,宋襄公还是不长记性。

宋国和楚国后来交战,楚国需要过河,到对岸和宋国交战。底下的人就建议,趁着楚军渡过一半时,来个半渡而击。但是宋襄公不肯,说这么做没有礼仪。结果等楚军过河后,宋军大败,宋襄公本人狼狈逃窜,腿上还中了一箭。

从那以后,礼乐崩坏,战争的礼仪也没有了。而“兵者诡道也”一出,于是战争性质都变了,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去搞死对方,什么水里下毒,偷袭埋伏等等,只要能赢,或者伤损对方,大家什么办法都能想得出来。

很多人骂宋襄公愚蠢,其实不然,他只是仁义和礼仪的践行者,不能怪他。要怪,只能怪有人破坏规则,类似于劣币驱逐良币。当然,这也是时代导致的结果。战乱时代,大家为了生存和资源,已经顾不上那么多道德礼仪了。

历史上,也有类似于免战牌的事情,就是铁铉对朱棣一次战役。

朱棣靖难的过程中,来到山东,试图攻克济南。但是,他几次兵败,大将张玉都被杀了,他自己也差点被千斤闸给砸死。盛怒之下,朱棣就用大炮轰击济南城。

眼看济南城就要被攻破了,铁铉想了个办法,在城头悬挂朱元璋的画像,又亲自书写朱元璋神主灵牌,放在城墙各个垛口。朱棣本来就打着靖难的名头,又是朱元璋的儿子,说什么也不敢炮轰朱元璋的画像和灵牌,因此只能放弃炮轰。

所以,此处的朱元璋画像和灵牌,大约算得上是“免战牌”。

当然了,即便如此也没用,朱棣后来绕过了济南,还是南下到达南京,做了皇帝。后来,铁铉被杀,盛庸投降,朱允炆逃走,大势所趋,历史的走向没有因为铁铉而改变。

纵观中国古代战争史,从来没有免战牌,如果真有这样的宝贝,那就有趣了。

试想一下,只要打不过或者遇到危险,就挂出免战牌,对方还不能强攻,这样的战争还较战争吗?打不过就休息,或者等援军来之后再打,那主动攻击的一方只怕要吃亏了。

现实往往很残酷,越是快守不住的时候,敌人攻击越厉害,趁你病,要你命,恨不得都不给你喘口气的机会,别说没有免战牌,就是真有,到那时候也没有用。

这一点,参考历史上的免死金牌、誓书铁券等就行。真要是想弄死你,皇帝许诺的免死金牌也没有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